魔都100:远东第一大教堂壮美重现 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变迁

2018-07-31 06:00:00

  导读:小编游历过欧洲几大著名的教堂,走进去的瞬间也惊叹教堂内的壮美,但是就在上海徐家汇你可能天天路过都不曾注意的这座教堂,正在等你发现这不经意的美。

夜晚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号,是上海天主教发源地和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其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座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

 
1910年10月建成的徐家汇天主教新堂

  一个多世纪以来,教堂历经岁月的荡涤,多次遭到破坏,并经历了数次修缮。大量历史文献的考证、修旧如旧的工艺重塑了大教堂哥特式的历史风貌,再现了这座保护建筑的壮美。今天我们就聊聊它的故事。

1851年建成的徐家汇天主堂老堂

  天主堂的历史变迁

  早在184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进入上海,就曾在徐家汇得到一块土地,造两幢房屋,作住所兼临时礼拜堂。1847年3月南格禄决定将徐家汇作为耶稣会的基地,1848年在徐光启墓地北侧创立耶稣会神学院。

  为了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决定建造正规的教堂。1851年3月在肇嘉浜西岸建造希腊式教堂,即徐家汇老天主堂。教堂为希腊神庙式,带有中国的装饰,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范佐廷(Ferrand Jean)设计,这也是中国第一座西方建筑式样的教堂。

随后教堂开始扩建。1879年于旧址扩建西式楼房。1890年后,由于教会开办孤儿院,并在居民中发展编结等手工业,因而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徐家汇。之后教徒日益增多,新增信徒达一万多人,仅能容纳200余人的旧堂逐渐不敷使用了。

189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开始募款筹集资金,意欲在旧堂的西南侧建造新堂。因当时在建天文台、扩建会院等工程,财力不足,建造新堂的工程一直拖到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1904),道达洋行的英国建筑师道达尔(W.M.Dowdall)设计新堂,光绪三十二(1906)年动工,宣统二年(1910)落成。因延续老堂继续奉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St.Ignatius of Loyola)为主保,故正式名称叫圣依纳爵堂(今大堂主祭坛前有圣依纳爵像)。当时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在1920年代以前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至今依旧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

据《徐汇纪略》载:“新堂钟楼高17丈,堂脊高8丈,阔9丈,中阔10丈,深25丈,可容纳2500人,内设祭台21座……为沪上第一大堂。”

新堂建成后,只可容纳200余人的旧堂改为徐汇公学专用教堂。


 

这就是昔日“上海第一建筑”“远东第一大教堂”的胜景。但时过境迁,之后的二十年里,教堂经历了多次战火的洗礼,变得满目疮痍。

解放后的1960年,徐家汇天主教堂恢复为上海教区主教座堂。1966年“文革”中,该堂再遭劫难,损毁严重,两座钟楼尖顶均被拆除,四周的彩色玻璃花窗损坏殆尽。教堂亦改为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的果品仓库。

直到1979年1月,果品公司迁出,教堂进行大修。同年11月1日的诸圣瞻礼日,利用先整修出的大堂后的两间厅堂,举行了文革后的首次弥撒。随后于1982年修复了钟楼。

1989年9月25日,徐家汇天主堂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录。

2013年5月3日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该教堂曾进行过两次修缮,最近一次的修缮则是从2013年开始,在充分考证的前提下恢复历史原貌。并在2017年12月重新对外开放。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朱云霞 责任编辑:先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