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高铁网络最密集完善的区域。上海高铁建设速度依然不减,仅今年就将有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Ⅱ期等12项工程开工,总投资近2800亿元。
仍在快马加鞭中全速“奔跑”的上海高铁,还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想象与改变?上海铁路局局长郭竹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了展望。
速度快了,改变的又何止是时空距离
我们为什么要造高铁?
这个问题,邓小平曾回答过:“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需要跑”。
真就像在“跑”。2008年春节前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数百万人滞留广州,成为中国春运矛盾的最突出写照,郭竹学时任广铁集团总经理,至今对那一幕印象深刻。“没见过春运,就不会懂得中国。当时,问题主要是社会需求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大城市、信息传递闭塞,最根本的是铁路运能运力不足。”
短短1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高铁密度已全球领先,平均1分多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开行方向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高铁使铁路运能大幅提升,使铁路随市场需要调整成为可能,也为经济区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与之相配的网络、实名制则解决了售票、倒票问题。”郭竹学说。
2007年,上海铁路局全年发送旅客2.23亿人次,此后每年以10%高速增长,至2016年已增至5.66亿人次,约占全国铁路客发量五分之一。高铁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上海到南京从3小时到1小时;到北京从1天1夜到5小时直达;到贵阳从两天到9小时……如今上海铁路局开行的高铁动车一日可达的省市自治区已有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