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出炉的一份2017“中国游客心目中最安全的目的地”评选中,67%的游客投票中国,得票率最高。而这份调查中评选出国内最有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上海名列榜首。
第三方调查机构零点公司每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维持在80分以上“历史高位”;上海市公安部门今年上半年社会治安统计数据也显示: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降3.8%,交通事故数降21.4%,火灾起数降14.8%,命案破案率达100%。
一座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每天经历人流物流“大流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巨大的挑战。成为“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上海做出了自己的尝试。
宁可十防九空,绝不百密一疏
14时,外滩地面温度超过60℃。特警总队防暴突击二支队民警潘忠军、赵宗英与同事交接,开始了一天的巡逻任务。
从外白渡桥到十六铺码头的巡逻路段,他们每天要来回走10次。烈日灼人,战斗服、战术背心、枪支弹药等“标配”一件不少,全身装备加起来足有15斤重。
“我觉得很安全!”甘肃来沪的游客潘先生告诉记者:“全副武装的特警就在身边,坏人还敢出来?”
早在几年前,上海就把维护城市安全的标准从“治安标准”提升至“反恐标准”。曾有人对此不解:这样是否“草木皆兵”?但发生在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暴恐事件让更多人感到,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今天,上海“宁可十防九空、绝不百密一疏”。
围绕“反恐标准”,上海精心打造立体化的城市安全防护体系——治安巡逻防控网、武装应急处突网、群防群治守护网。
上海公安特警在常态情况下,对人民广场、东方明珠等标志性建筑设立武装驻勤点,在机场、车站开展叠加武装巡逻;等级勤务下,延长勤务时段,将警力向重点区域倾斜,并增派警用摩托车实施动态布防和串线巡逻,已在市中心形成全方位驻守的空间布局和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勤务机制。
除了特警这一精锐力量之外,上海公安还在全国首创了独立建制专门应对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暴力破坏活动的专业队伍特种机动队屯兵街面。各公安分局根据辖区特点为“三张网”添加“插件”:杨浦公安成立摩托特战分队,加强商圈、高校和医院的巡逻;黄浦公安将移动警务指挥平台摆上南京路步行街等重要区域,紧急事件直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