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有一种风情叫海派风情 有一种生活叫思南公馆

2018-08-15 06: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间,上海法租界在霞飞路、辣斐德路、金神父路、吕班路(AvenueDubail,重庆南路)围成的区域设计了上海第一片经过精心规划的住宅区,规定只允许建造西式房屋,必须有卫生和暖气等设备,不准设立甲类营业。该区域以马斯南路为中心,包括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南有天主教圣伯多禄堂,震旦大学(今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和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东有法国学堂(今科学会堂)。住户基本上为华人,少数为日侨。
 
    1920年代至1945年,在霞飞路马斯南路转角是一日侨开的六门面的“合同百货”。打破了她无商业店铺的局面。直到现在逐渐演化成为思南路。

 
 
    沿着历史的轨迹再向上溯源,还可发现今天的思南公馆一带最早的地名叫"叶家宅东"、"小田肚",是"占野分圃,散为村墟,家给人足,鸡犬相闻"的中式乡村,直到上世纪初,法租界实现第三次界域大扩张,才逐渐由乡野变为城区。
 
    它的形成和发展还与二个名字有关,前者叫低沙巨蓬,是个法国商人,专门从事地产租赁生意;后者是企业叫义品洋行,在收购来的土地上建造了23幢花园洋房,命名为"义品村"即今天的思南公馆。由于街区风格洋溢着浓烈的法国风情,故当时的上海外侨把它称之为法兰西市镇。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思南路都是上海最著名的花园住宅聚集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上海办事处“周公馆”,紧邻这片区域。上海近代曾出现的10种居住建筑类型,这里囊括8种,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
 
    更为令其受人瞩目的是,思南路上的房子都是一部历史故事。“在思南路你随便走过哪幢房子,说不定就是哪个咤叱风云的人物住过,演绎过一段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的确如此,不过方圆几里地,就有张学良公馆、孙中山故居、周恩来公馆、梅兰芳公馆、袁世凯次子旧居、近代畅销小说《孽海花》作者曾朴的旧居……等等,这些决定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一时云集在思南路是偶然也是必然。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娱乐 作者:朱云霞 责任编辑:先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