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属于魔都人的这些记忆,你还记得吗?
老照片老回忆
《第一次乘电梯》
1936年,上海市百一店安装了亚洲第一部手扶电梯,成为当时上海的社会热点。1982年3月,市百一店重新启用了自动扶梯,吸引了很多市民专程来体验“上上下下”的感受。
走惯了楼梯买东西的上海人,开始让缓慢的步履,尝试着跟一跟现代化的节拍。这是上海百货商场在改革开放中再次与世界接轨,重新开始面向国际化的一个小小缩影。
周铭鲁 摄
《外滩“情人墙”》
1987年7月,外滩黄浦公园的防汛墙边,不到20米的距离内有十多位谈恋爱的青年男女。
当年上海住房紧张,青年人露天恋爱成为常态,由此催生了外滩的“情人墙”。
每当夜幕降临,男女青年们在这里互诉衷肠。从黄浦公园到新开河的黄浦江边这段全长约1700米的外滩“情人墙”,是上海人民记忆中永远的旷世奇“墙”。
王蔚生 摄
《沟通无极限》
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一部“大哥大”手机是身份的象征,盛行不久的BP机风头都被“大哥大”抢走了。
这是从闭塞走向畅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当中国经济已开始驶入快车道,人们对通信需求也在迅速增长,BP机开始神奇的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于是,焦急被及时舒缓,渴盼被现实替换。进而,“大哥大”粉墨登场,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引擎被加速。时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高科技的神奇。
张国威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