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探访上海第一私家花园 一个你不曾了解的宝庆路3号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拥有着许多知名建筑,有代表上海高度的上海中心,也有代表上海历史的外滩万国建筑群,及各类近百年历史的优秀建筑。除了这些宏伟的建筑外,上海也有着许多别具特色的别墅洋房,以及最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里弄深得市民喜爱。像早些年改造成商业休闲中心的新天地,或是著名的老洋房丁香花园,以及大型豪宅马勒别墅等。

图:上海第一私家花园-宝庆路3号大门

除了这些仍在服役著名建筑之外,还有很多被雪藏了数十年的老建筑尚未对公众开放,这不免令人感到遗憾。不过这次要说的则是曾今在上海滩最为著名的,拥有上海第一私家花园之称的老洋房。它坐落于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现上海淮海中路宝庆路路口。它有着90多年的历史,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但这并不能隐藏它的传奇,且仅以一个门牌号便被人所熟知,它就是宝庆路3号。

图:上海第一私家花园-宝庆路3号

宝庆路3号之所以被称为上海第一私家花园,还要从它的历史和环境面积说起。它是1925年与一名德国人所建,建筑面积为1208平方米,占地面积4750平方米。原本只有2幢房子,但在1930年“颜料大王”周宗良购买后,又陆续建造了3幢房子,形成了客厅、主卧楼、客卧楼、佣人楼和厨楼这种独立楼房形式。而最重要的就是它地处当年“地王”霞飞路(现淮海中路)的黄金分割点上,地段之好面积之大都让其他地块望尘莫及。而上海的圈子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没到过宝庆路3号就不算真正了解上海文化,可见其在上海历史文化领域的重要性。

图:宝庆路3号花园内部

如果想对宝庆路3号有个全面的了解,那就不得不提到它此前的主人,当时的上海“颜料大王”周宗良。周宗良出生于1875年,浙江宁波人。其从小就在一所教会办的学校读书,也习得了一口流利的英文,这也为日后他与洋人打交道奠定了基础。1905年其来到了上海谋生,凭借其良好的英语和社交能力,进入了德国人开设的经营染料生意的谦信洋行工作,并很快成为了洋行的买办。

图:周家主要人物关系图

可到了1914年时一战爆发,在华的德国人纷纷回国。而谦信洋行的老板在沪有大量资产,为不被视为敌国资产,德国老板和周宗良协商将资产挂在他名下,并把库存的大量货品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卖给他。此后欧亚运输断绝,进口染料也一下子成为了紧俏商品。周宗良凭借接收的大量货品,一跃成为染料业巨头。而战后他将此前挂在自己名下的财物悉数返还,因此深得德国人信任,成为了多个德国商行在中国的总办。这也是周宗良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不但成为了国内位数不多的富豪之一,还娶妻生子。在1930年的时候,他从德国人手中购得了宝庆路3号这座花园洋房。为了更符合自己的居住需求,1936年,周宗良又委托当时的华盖建筑事务所,在原有两栋小楼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这才有了如今的宝庆路3号样貌。

图:谦信洋行旧图

但没想到的是,经过一战和二战后暴富的周宗良,最后却没能等到新中国的到来就离开了故土。随着国民党大势已去,此前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周宗良也举家搬到了香港居住。由于子女不才,原本的生意也日渐惨淡,年事已高的周宗良也在1957年的时候病逝。而上海宝庆路3号的房子也由其外甥,上海知名水彩画家徐元章居住,这一住就是50多年。在2006年的时候,宝庆路3号进行了次公开拍卖,最终被上海地产集团拿下,然后就被尘封了10年之久。直到2017年的6月,历经90多年风雨的宝庆路3号迎来了终于迎来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同时还迎来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的入驻并正式对外开放,普通市民也终于有机会走进这座花园洋房,来感受它的历史与文化。

图:宝庆路3号花园内部

再来说下建筑设计,当你看到后会发现,这5幢小楼的建筑风格并不一样。其实这是因为一开始这里原本只有2幢楼房,分别是靠门口的管家楼和主楼。而剩下的3幢是后来由当时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另行加建的,这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建筑群方案的雏形。在这些建筑中,有采用古典式建筑风格的老楼,老楼装有木制的门和钢窗,以及比较少见的铅条彩色玻璃窗。还有大面积的鹅卵石墙面和红瓦屋顶,可以说设计做工是非常考究了。而后来加盖的“新楼”则采用了当时上海滩最流行的现代主义风格,外观也十分的简约。而占据总面积约2/3大小的花园也是一大特色,一条铺满石头的小路连通着花园与楼房。花园内还有多棵大树,其中也不乏百年古树。前院是绿篱和花丛,景观层次分明,是典型的德国庭院风格。

图:宝庆路3号主楼二楼阳台

图:宝庆路3号 鹅卵石墙面

说到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大工程。不但要对建筑进行翻新和加固,还要保留原有的样貌。特别是建筑中很多细节的部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强烈的违和感。而从2006年被上海地产集团收入囊中之后,宝庆路3号就一直被雪藏。直到2013年上海地产方面才开始对其进行功能定位。上海地产集团副总裁管韬萍此前表示,一开始曾把它定位为公益建筑,例如成为上海消失老建筑的展示场所。但到了2016年,管理层却有了新想法,将交响乐的元素容入其中。由于宝庆路3号距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和上海音乐学院都不远,若将其作为交响乐博物馆再适合不过了,不但能展示老建筑的魅力,还能提升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图:宝庆路3号建筑模型

既然功能已经确定,那接下来的就是确定改造方案了。而整个改造工程也交给了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院长助理、建筑师宿新宝所带领的团队。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在被拍卖后又被空置数年,修缮前的房屋已经破败不堪。据宿新宝所述,当时带着勘察人员进场时,房屋的风化情况已十分严重,内部的木质结构也已被白蚁腐蚀,外墙大面积的鹅卵石墙面也因年代久远而开始脱落。花园内的杂草竟长到了1人多高,里面的管理人员甚至种起了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在主楼二楼的阳台上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猫骨架。而这空置的十年时间里,这座当年著名的花园洋房就这样一直野蛮生长着。

图:宝庆路3号修缮前资料图(网络图)

 图:宝庆路3号修缮前资料图

宿新宝表示,在确定修缮方案前需要了解到详细的数据信息及历史资料,然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修复。他们先去档案馆查阅到了当年改建时的图纸,然后着手对房屋现场状况进行排摸。先由工程师亲自对每个区域进行现场勘察,然后是动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建筑的室内外进行了激光扫描。在扫描后形成点云图再形成测绘图纸,同时还进行了房屋质量检测。这好比给房屋做体检,能够了解房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另外还要查阅很多历史资料,了解这座房子的前世今生,这样能为之后的改造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价值评估和依据。

图:宝庆路3号三维激光扫描及测绘图

在动工前,首先要确保建筑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留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以最小干预原则,保证建筑在安全和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采用保护措施延续使用寿命。最后还要结合建筑现状进行分类保护,同时让其得到合理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在修复后其将做为交响乐博物馆使用,其本身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决定在北侧加盖一个小的连廊,这不仅能作为一个展廊来使用,同时也将原本分散的小楼串联了起来。而修复的重点则集中在了天花板、木地板、木壁炉、钢门窗等特色装饰。另外还有建筑外侧大面积的鹅卵石墙面,这可以说是洋房的特色之一,同样有着大量的修复工作要做。

图:宝庆路3号建筑图纸

图:宝庆路3号建筑图纸

图:宝庆路3号建筑图纸

 图:宝庆路3号建筑图纸

先来看外墙,特别是铺满鹅卵石墙面,这是在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工艺。但由于此前对建筑保护意识不强,为了美化等原因曾用涂料对墙进行粉刷。工作人员进场时发现这些鹅卵石墙上的涂料已经积了有2-3毫米的厚度,要恢复其原貌就先得将这些涂料清洗掉。但在清洗过程中,原本嵌在墙上的鹅卵石发生了脱落,而且直接清洗的难度也很大。在经过分析及研究后施工方决定,先将嵌在墙上的所有鹅卵石取下,然后对墙面及鹅卵石进行清洗,最后再按照传统工艺将其重新嵌到墙上。而在镶嵌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如果鹅卵石嵌的太浅时间长了容易脱落,而嵌的太深的话就毫无立体感可言。因此只能由工人一个个嵌上去,据说当时仅参与嵌鹅卵石的工人就有30个,可以算是个大工程了。

图:宝庆路3号新加建的连廊

图:工人修复鹅卵石墙面(网络图)

再来看内部,房屋内部有着许多的木门及木制百叶窗,采用的是传统的榫卯结构,此次修缮仍然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还有窗户的锁扣和挂钩也都是以其曾经的模样进行修复和还原,可以说这些都是老上海建筑的特色之一。还有就是要对房内的壁炉、楼梯、地板、屋顶等部位进行修复和还原。同时在不破话整体结构的样式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现代化设备,例如多媒体影音设备,电路及消防设施等。而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他们除了欣赏修复完的老建筑的风采之外,最关心的就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以及当时的生活方式。在引入了如今的数码技术后,就能向人们更好的展示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故事。游客可以一边欣赏传统文化魅力,一边通过多媒体设备了解它的前世今身。


图:宝庆路3号主楼二楼阳台内部

图:榫卯结构木门

图:老式窗框

在硬件全部修复完成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软装的部分。由于整修后该建筑会作为交响乐博物馆进行对外展示,如何将博物馆和这座花园洋房结合起来也是改建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房内空间已被定死不能随意改动,且每个房间的大小都非常有限,因此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量体裁衣,以最为符合房间和空间形式的方式去布置展览方式。那既然它是在一个住宅,如果以传统的展板的方式展出显然不适合。在进过研究后决定以音乐家之家这样一个主题来进行布展,让观众有种来到了一名著名音乐家家里的感觉。而内部所有的家具摆设都是按照曾经的样式进行摆设,从而达到最高的还原度。游客也能在对家的浏览中不经意间看到那些作品或乐器,同时也能了解到音乐以及这作房子的历史,也会有比较强的代入感。


宝庆路3号主楼内景

宝庆路3号主楼内景

修缮完成后的宝庆路3号让人眼前一亮,不但保留了曾今风格与特色,还附加了不少现代化的元素,而交响音乐博物馆的入驻又让它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它是三种元素相互交融的产物,让你在同一个地方感受上海的历史与文化、科技带来的感官体验,以及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但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房屋的承载能力有限,无法承受较大的负重量。经过测算,建筑楼板负载能力大概是200公斤/平方米,差不多是每层楼只能同事承载10个成年人。因此最后宝庆路3号,也就是现在的交响音乐博物馆,最终把每天的参观人数限制在50人以内。想去参观的朋友可以关注“地产宝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宝庆路3号修缮前后对比图↓↓↓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