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敲敲打打几十年的“金银魔术师”——沈国兴

    导读: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已形成完整的金银制作手工艺,至明清时期,珐琅、景泰蓝工艺的运用促进了金银制作的发展,使得造出的金银器物更加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在一件几十平方米的车间内,沈国兴正在制作一套足金摆件护法杯,这件作品从设计到制作已经花了半年时间,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技艺手工制作。整套摆件由足金杯和足金盆上下两部分组成,造型均为敞口高足,图案以如意龙凤纹、宝相纹、如意卷草纹、八吉祥纹、莲花纹等组成,运用扳金、抬压、錾刻、拗丝、焊接、砑亮等手工技艺精心制作。整件作品端庄肃穆,祥和瑞彩。

足金摆件护法杯

沈国兴制作足金摆件护法杯过程 本人供图

  沈国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高级技师,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金银摆件大件组生产组长,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知识型职工等荣誉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

    敲敲打打 十年如一日

  沈国兴说:工艺师的日常工作单调枯燥,一把榔头每天敲敲打打几万次都不稀奇,完成一个作品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他一干就是32年。

沈国兴供图

沈国兴供图

    沈国兴所在的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金银摆件大件组是上海地区唯一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传承者。1987年,沈国兴从上海远东金银饰品厂的金银饰品班毕业被分配到远东饰品厂,经过半年的集中培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当时的大件组,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学习金银摆件的制作技艺。

沈国兴供图

    金银细工是以金或银为主要材料,辅以其它配饰,经过精细雕錾,制成供室内陈设欣赏,并兼具实用功能的传统金属手工艺品。这些作品首先要根据图纸塑制模型,塑样以后进行翻模,同时根据结构切成多块分模,进行抬压制壳,而后以焊接的方式合拢造型,留出灌胶孔。再将特制胶灌入产品内腔,进行灌胶整形。待胶体冷却变硬后,用捶揲和锉削的方法进行修正。还需对一些脸部、衣折、纹饰进行精雕,使之形态自然、神色生动。在一些特殊的产品中,使用錾刻能让形象更为逼真立体。随后,配置各式珠宝进行镶嵌加工。在上述工艺全部完成后,需对产品内腔的胶体做清除,并将制成的产品表面进行打磨、砑光、抛光、清洗。最后做宝石镶嵌处理以及总装。

    刚进入大件组的时候,沈国兴一边练习基本功一边学习制作工具。经过近一年的反复磨练,他掌握了金银细工的制作技巧,开始独立创作作品。而在1987年至1997年的十年间,沈国兴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凿、挑、拨、弹、扳,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泥塑、翻模、抬压、焊接、灌胶、精雕、錾刻、镶嵌等十几道复杂的工艺。

专访:老凤祥“金银细工”第六代传承人沈国兴

    “微笑观音”声名鹊起

    1997年,老凤祥参与了无锡灵山3500尊纯金灵山小金佛摆件的投标,设计制作任务落在沈国兴和他的师兄身上。两人去无锡实地观察研究,回来后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小金佛”的设计和实样。他们的作品被佛教协会赵朴初先生一眼看中。这个项目为老凤祥创造了537万元的经济效益,也让沈国兴在业内渐渐崭露头角。

  2001年,沈国兴和师兄弟耗费三个多月,做出了高88厘米,黄金重达12公斤的《南海观音菩萨像》,为了生动地表现观音像的神韵,沈国兴查找、研究了大量的国内外寺庙的佛像造型,四上普陀山,十五次修改设计样稿,大胆地将观音像的眼珠雕刻成突出的,并对眼部进行夸张处理,最终做出了一尊在180度范围内都会呈现出对人微笑的观音像。

南海观音菩萨像 沈国兴供图

    一手“整旧如旧”的绝活

    “微笑观音”的成功引起了上海博物馆的注意。上海博物馆拥有一批辽代金器,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时瘪损情况比较严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沈国兴,希望他能帮忙进行修复。最先送来的是两件辽代金器。一件是辽代花瓶,一件是辽代扁壶。两件文物的金壁厚度不足0.2毫米,瘪损的现象十分厉害。传统的修复方法要么使用传统的低温焊接技术,将瘪掉的部分拉出,但这样会破坏文物的色泽,致其“毁容”。要么将工具伸入从文物内部,慢慢将瘪掉的部分拱出来。但文物本身的瓶口小,瓶颈又狭长,普通的工具根本无法伸进去。沈国兴花了整整两周,研发出来一个“机械臂”,类似平时的鞋楦,伸入瓶内,一点点将瘪凹变形的瓶体揎成原状。

辽代扁壶 沈国兴供图

辽代花瓶 沈国兴供图

    第一批文物的修复令上博的工作人员非常满意,接着他们又送来了摩羯形金提梁壶、辽金孩儿枕、辽金花瓶……等十多件严重变形的文物。这些文物在沈国兴“整旧如旧”的巧手之下,恢复了原有的样貌。

  作品迭出 奖项无数

    作为老凤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近年来沈国兴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2003年,沈国兴设计制作了用12公斤千足纯金打造的“静安寺法僧三宝印”。制作中,沈国兴创造性地发明了激光定位焊接、雌雄卡口安装等新工艺。这个摆件经过了三个月十二次的修整,耗时1056个小时才完成。2007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心一带领下,沈国兴参与设计制作了《八仙神葫》,这个作品总高78厘米,采用 4.5 公斤千足金,以及翡翠、红宝石、紫 金、白玉、玛瑙等8种宝石制作,整个团队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倾力打造。最终,这件金葫芦一举荣获2008年“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八仙神葫

    2011年,沈国兴设计制作了一套精致的《龟盖龙柄鸳鸯提梁壶》套件,栩栩如生,令人惊艳。金壶为鸳鸯形壶身,鸳鸯尾部化出一龙头,龙嘴喷出水柱漫过颈部,巧作为提梁,水柱下方的水头散开,巧作鸳鸯鱼纹。壶盖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金龟。配套的鸳鸯金杯以壶为原形,两只酒杯就是两只小巧可爱的金鸳鸯,寓意比翼双飞,百年好合。

龟盖龙柄鸳鸯提梁壶

    如今,沈国兴共设计开发新品52件,获国家产品外观专利48项,作品《韵律》获“亚洲足金首饰设计大赛”中国地区胸针组冠军;作品《俏佳人》获“北亚区黄金金像奖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绽放》获“中国首饰设计制作电视大奖赛”多维首饰设计制作赛优秀奖。

  齐心协力 传承技艺

  在“金银细工”技艺中需要用到很多錾子,有凹凸型的、走线的、敲圆点的……大大小小几百种錾子,每一把都是沈国兴自己打制出来的。因为制作錾子是每个工艺师练手艺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还会根据产品不同的需求再制作新的錾子。除此之外,焊枪也是工艺师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作品都需要通过焊接来完成,焊枪火候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

部分“金银细工”技艺需要使用的工具

焊枪是工艺师必不可少的工具 沈国兴供图

  近年来,沈国兴所在的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金银摆件大件组不断在原有的工艺上加以改进,融入了许多新的工艺。激光定位焊接技术,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质量,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日常的工作中。而3D打印技术则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具有重量轻,耗材少的特点,工艺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致的刻画,便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沈国兴供图

    30年间,沈国兴先后带教了三位徒弟,他的得意门生——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硕士研究生周天应,如今已是金银细工的第七代传人,也是年轻技师的代表人物。

    “刚入行时,我的内心非常迷茫,因为感觉艺术和工艺是两条路。艺术主要体现的是个人情感,是需要无中生有地去创造的。而工艺品更多地讲究实用性和耐久度。”周天应说:“经过和师傅几年来的学习探讨,以及公司安排的一些培训、实践,我渐渐找到了方向。其实工艺只是一个技巧,要承接下去,就要不断适应时代,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创造。”

    周天应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金银细工的工艺融合西方油画的手法,达到了全新的效果。在他制作的银制版梵高名画《向日葵》中,周天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合到银器制作中,通过金银细工的传统工艺点击的手法使平面的油画变成浮雕的方式完美的体现了油画原本强烈的笔触的感觉,使得向日葵花瓣的纹路深浅和走向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梵高系列银雕画 周天应供图

梵高系列银雕画制作过程 周天应供图

    “这里有年轻人学习发展的平台。”坐在大件组最后一排,周天应边说边把玩自己研发的一组银质“对杯”。整套杯子采用纯银制造,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斗笠杯造型,并利用金银细工技艺手工錾制花纹。在杯子表面凹陷处采用硫化技术使银质发黑,凸出部分则把银质擦亮,一黑一白的对比使得对杯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也突出了颜色和造型。对杯上的花纹采用了抬压工艺,用各种錾子刻画出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纹饰。杯体内部采用了现代的加工方式,用车床车出一个同心圆,上部的花纹区域又特意留出了手工痕迹。

银质斗笠杯

    周天应说,在老凤祥金银摆件大件组,可以学到很多其他地方不可能学到的技艺。与很多老字号不同,各种传统与创新技艺在老凤祥不是秘密,技术人员可以自由交流,大师们也乐于把自身经验教给年轻人。

老凤祥“金银细工”第七代传承人周天应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

    这些年老凤祥采取了“校企联动方式”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由工艺大师、设计大师与年轻人结对,定好培养目标,签订师徒合同。过去10年,老凤祥累计带教150对师徒,培养出不少能工巧匠。如,张心一、沈国兴、周天应便是三代金银细工非遗技艺的师徒,一脉相承。

    年轻团队为老凤祥金银摆件大件组带来了创新活力,而“金银细工”这门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也将在这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保留下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王玮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