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_侬好上海

一个个“沪版高线公园”出炉 过去那些城市边角料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激活串联多元主体

纽约高线公园的核心价值是其背后的公众参与。同济大学景观系教授刘悦来说。大创智绿轴途经数个居民区和10多个楼宇开发商,如何激发和串联这些多元主体的参与成了最大难点。

绿轴周边分布着很多园区,这些开发商平时在引进企业的过程中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但在绿轴这件事情上,却从对手变成了伙伴。大创智绿轴成立了一个绿轴联盟,由沿线的企业、高校、社会组织、楼宇组成,每两周开一次会议,交流创意,分担责任。共同参与开发大创智绿轴,能让资产增值,这已经成为沿线楼宇企业的共识。

前期,沿线开发商通过共建账户,对绿轴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数字公园是沿线企业户外展陈的天然空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如何确保后续共同运营是很大的挑战。创智天地园区招商服务部经理李忞予说。

在大创智绿轴的运营上,创智农园或许是一个样本。儿童沙坑、一米菜园、集装箱改造的游戏区……创智农园是居民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为居民搭建了交往和自治的平台。而近年来,它也通过各种工作坊、团队参访等活动自负盈亏,经营收费用于场地建设,同时也为农园招募了越来越多社区志愿者。

上海的高线公园前期大多由政府牵头建设,在后期运营中能否发动深度的公众参与和自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刘悦来指出,这需要充分激发沿线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放弃竞争,开展合作,建立一个共享的生态。

打破看不见的心墙

线性空间就像城市里的胶带,更具有连接周边人群的黏性。刘悦来指出,目前上海有很多新老交替的空间,以及被基础设施分割的消极空间,都可以通过城市更新进行激活。

近年来,上海的城市微更新美丽家园项目在居民社区里遍地开花,但在小区围墙外、围墙与围墙之间,还有许多小缝隙没有得到关注。刘悦来认为,从围墙内到围墙外,体现了城市更新的溢出效应。目前上海城市更新进入存量时代,过去大家看不上的空间,反而会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许多微更新发生在城市边缘地带。

上海版高线公园的出现,看得见的是城市微更新进一步溢出围墙,看不见的是人与人之间心墙的打破、边界的消失。

大创智绿轴让沿线10多个楼宇开发商打破了各自为政的状态,而百禧公园也让11个小区打开了后院。刘宇扬坦言:项目刚落地时,让这11个小区开放家门并不容易,如今这些小区里,有一半的后门直接与百禧公园连通,还有一个小区在公园开放以后主动申请开门

变化在逐步发生。高线公园不仅是景观改造,更带动了周边的土地开发、商业和文化的新连接,不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李翔宁说:高线公园是纽约城市更新中的首创模式,它给上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价值观,比如城市更新中如何化劣势为优势的设计智慧,对城市工业遗迹如何保护和再利用,将景观和城市开发运营相结合等。但城市更新永远不止一种方式,未来上海也应探索出自己的更新模式。

一段绵延1.3公里的雨污合流线,一个承载市井生活的铁路菜场,一群矗立在老码头上闲置多年的龙门塔吊,上海城市中有许多被遗忘的线性空间,经过改造后变成了市民休闲打卡的立体公园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