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红”马路获得国家级殊荣,“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不同业态间的跨界融合,进一步彰显了愚园路的海派气韵。瞄准“商业 艺术”“文化 艺术”“旅游艺术”等跨界融合方向,愚园路启动城市更新以来,先后吸引了愚园百货公司、SPUTNIK斯普尼克宠物设计等111家多元化商户入驻,其中包括CALEX灯饰、The Cannery等29个国际品牌以及泰康食品、光明等3个中华老字号,“小吴鞋匠铺”“小赵裁缝店”等长期扎根愚园公共市集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商户不论大小,都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许引兰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两三天不来愚园路街区就有变化,原因在于商户们自己会努力寻求商业合作,并且跳出店内外的一亩三分地,以整个街区为更大的载体举办联名活动、公益项目、新品发布,在动态更新、动态变化中成为街区的主人翁。
去年7月,知名袜子品牌“上森派系SENPICE”的全国线下首店在愚园路开业,选址就在岐山村出门右拐的沿街铺位。5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示了品牌标志性的彩色袜饰,店门口还进行了退界设计,让人们在打卡拍照时不会占用人行道。在此之前,上森派系只在淘宝等线上渠道销售,直到2020年参与愚园路“Buy Local”美好市集时,强劲的线下消费力让街区运营方看到了品牌潜力,最终促成了首店落地。
同样将线下首店落户愚园路的“凡几Café& Select Shop”是近年来颇具人气的集合店,此前均以限时快闪店形式出现。去年9月,凡几首店入驻愚园路1088弄“愚见”项目,主营咖啡业态,还售卖其代理的海外品牌服饰、家居用品和艺术家寄卖的产品,还将参与今年的上海时装周。
当人们感叹潮流业态不断占据愚园路的商业空间时,民生老店其实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凡几、愚园公共市集所处的弄堂外,并排开着4家营业均超过10年的传统商户。其中人气最旺的“百味手拨龙虾馆”开业已有16年。这家店的生存能力很强,每天早上10时前是卖煎饼果子的早餐档,中午以后卖小龙虾,各个时段都有生意可做。
一旁的石阿姨服饰则经常被爱逛愚园路的年轻人们用“好厉害”来形容。“阿姨太会做生意了,很会推销适合大家的衣服,每次走进店里都感觉‘出不来了’,总会买几件衣服再走。”
最具代表性的老店“老伯伯内衣店”开业已有30年。74岁的店主、“老伯伯本人”竺少莊说,近年来随着愚园路人气不断攀升,不仅年轻人来店里买睡衣、棉毛衫裤送给家人,身形高大的外籍人士也慕名而来。“有个1米9的大个子,专门来我这里买XXXL的睡衣睡裤。”
就在记者采访时,家住天山路的黄阿姨正好走进店里逛逛。阿姨今年63岁,曾经在武夷路上的仪表厂工作,愚园路是她年轻时最爱逛的小马路,虽然已经迁居虹桥开发区数载,但时常来愚园路走走逛逛的习惯却几十年未变。“这里有我们年轻时最美好的记忆,虽然愚园路现在变化很大,但我们很乐意来这里喝杯咖啡,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也都在,‘过去’和‘现在’这里都有。”
新的人群结构需要更有序的管理
去年,“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试点正式落户长宁,愚园路被纳入“上海硅巷”试点街区范围。随着愚见观池等科技企业的入驻、新微智谷等城市更新载体的出现,愚园路及其周边的创新生态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创意人群。游客、居民、白领交织,构成了愚园路崭新的人流结构。
愚园路“网红街区”的人流量管理,在2019年出现了第一波挑战。随着愚园公共市集、愚园百货、Fiufiu画廊的声名鹊起,愚园路的人流出现井喷,游客、商户与居民的矛盾也开始出现。
为此,一家名为“社趣更馨”的社会组织创立,由许引兰任主理人,在2019年创新推出了“故事商店”这一新型公共互动空间,鼓励愚园路上的居民和过路客写下自己眼中的愚园路以及与这条老马路的故事,3个月内收到了2000多张反馈卡片。这个由东北饺子馆改建而来的9平方米空间,也为后来愚园路党群服务中心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的建立提供了支撑。
去年11月,愚园路1088弄内的“网红”店因人流量过大,侵扰了周边居民安宁,属地岐山村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举办了一场《商居管理弄堂公约》听证会,邀请居民、商户、街区运营方代表以及属地派出所民警等多方参与,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逐条探讨公约的制定和落实。
眼下,江苏路街道通过街区一体化管理,在保洁、保绿、保序基础上,对愚园路的策划定位、设计更新、招商管理、品牌运营等逐步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并依托“一网统管”3.0平台的“智眼”“慧消防”等模块,及时处置街面卫生、公共秩序、平安消防等情况。
天气渐暖,SPUTNIK的店主开始尝试在宠物用品售卖之外,在愚园公共市集门前举办宠物友好活动。但一墙之隔就是宏业花园的居民,宠物的粪便、犬吠等因素都会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创邑方面提前对活动主办方进行了规范操作指导,在向属地街道备案之外,还要对前来参与活动的人群进行告知约束,不仅管理好自己的宠物,也要注意不在弄堂主干道上社交,不影响车辆和居民通行。
商户的自我创新在属地街道、街区运营方的引导下,正逐步找到与周边社区的融合与平衡。而市场的选择也有超出人们预期的地方。
许引兰介绍,截至今年3月,愚园路上经营咖啡业态的商户已达27家。但在启动城市更新之初,愚园路的招商其实有过排他性考量,即控制同一业态的占比。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跨界融合业态的出现,愚园路上“咖啡贴着咖啡”的趋势已无法逆转,但多为小众精品咖啡店,仅有一家星巴克门店。这也构成了愚园路别具特色的咖啡文化生态——兼具海派文旅和社区属性。
参与愚园路治理的人群也趋于年轻化。去年2月,“愚园路反诈联盟”成立,在江苏路派出所的牵头指导下,愚园路沿线已有30余家商户加入反诈联盟。其中不少商户还天马行空地将反诈元素融入店铺陈设、商品包装和装饰摆设,衍生出形式各异的“反诈文创”,咖啡杯套、蛋糕拉花等都是宣传反诈的新阵地。
今年,愚园路还将举办城市花鸟市集、咖啡文化节等活动,街区运营方鼓励商户有任何好的活动创意都可以从店铺内外的几十平方米扩大至整个街区,同时带动周边居民、在地艺术家等多元主体参与街区自治。一条更有序的愚园路,将不负百年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