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友好空间,改善道路积水……上海这些实事项目又有新进展
市住建委、市重大办介绍,今年2月,上海发布了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10方面、32项,主要聚焦老小旧远、帮困扶弱、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截至8月底,今年3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0.3亿元,占全年计划74%。一起来关注这些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项目进展↓
截至目前,已有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完成50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实际完成5296户。
开设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实际开设579个。
新增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3200个社区托育托额,实际新增2032个、5308个。
新增1万个公共(含专用)充电桩和10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实际新增28851个、30个。
完成800个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实际完成1403个。
新增1000家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实际完成1000家。
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实际帮助9603名。
新建30家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际完成50家。
新建改建150片市民运动球场,实际完成157片。
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等项目持续推进,其中:
适老化适幼化环卫公厕改造已完成169座(含16座样板间),占全年计划85%。
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项目总体进度占全年计划50%,其中完工3条。
目标完成200座环卫公厕
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工程进行时
为加强新时代老龄和儿童友好工作,提高老人、儿童如厕质量,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列为本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围绕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等4方面实施30项改造内容,包括改造无障碍坡道、移除门槛、拓宽大门等 8项通行安全方面内容;安装通行扶手和改进无障碍设施布局等2项助力行走方面内容;改造包括配置坐便器、安装便器位扶手、冲水设备等 12项自主如厕方面内容;实施加贴标识标志、安装托婴板、配置语音提示功能等8项服务优化方面内容,全方位满足特殊人群如厕要求。
特色点位
黄浦区旧校场路43号公厕,作为全市第一批完成改造的样板公厕,充分考虑公厕布局、设施设备配置以及标识标牌设置的同时,为市民提供“环境舒心、言语贴心、服务真心、保洁细心、顾客称心”的“五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