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沪渝蓉沿江高铁、沪苏湖铁路、甬金铁路……铺就长三角新通途!

  近期,长三角铁路建设进程加速,取得了新进展: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首座连续梁顺利合龙,沪苏湖铁路南浔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甬金铁路全线铺轨完成,宣绩高铁正式进入长钢轨储存阶段,合新高铁安徽段重难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建高铁兰江特大桥斜拉索安装完成……长三角铁路网进一步织密。详见↓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安徽段工程取得新进展

  11月4日,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启东特大桥跨二十匡河连续梁顺利合龙,成为该项目沪宁段合龙的首座连续梁工程,为后续架梁及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启东特大桥跨二十匡河连续梁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Ⅵ标的重点工程之一,全长108.53米,梁体为单箱单室、等高度结构,桥跨组合为(29.03+48+30)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中48米主梁沿纵向共分5个悬浇节块、1个边跨现浇段、1个边跨合龙段以及1个中跨合龙段。本次合龙的主梁中跨合龙梁段长2米,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进行施工。

图片

  此外,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安徽段跨沪陕高速公路特大桥首个0号块也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该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正式开始。

图片

  跨沪陕高速公路特大桥总长20.8公里,其中主桥自西北向东南斜跨沪陕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斜交24度,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安徽段重难点工程。该特大桥主桥长497米,设计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桥孔跨为(32+93+240+93+32)米,为国内铁路同类型单跨最大跨度的矮塔斜拉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

图片

  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是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项目建成后,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沪苏湖铁路南浔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日前,沪苏湖铁路南浔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标志着站房网架钢结构整体完工将正式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图片

  南浔站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站房所在地南浔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站房设计为中型铁路旅客站房,最高聚集人数为1000人,总建筑面积14995平方米。站房主体地上一层,局部二层,旅客进出站采用下进下出形式。

图片

  南浔站设计图

  目前南浔站已经完成网架钢结构的整体吊装,从站房远观已经初具设计理念雏形。接下来南浔站将进行金属屋面、候车厅、进站厅精装修,预计到今年年底南浔站装饰装修完成50%。

图片

  沪苏湖铁路起自上海虹桥站,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正线全长约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上海虹桥、松江南、练塘、汾湖、盛泽、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座车站。

图片

  沪苏湖铁路是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等城市的快速铁路通道。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有效疏解沪宁、沪杭铁路通道运输压力,对于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甬金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日前,在浙江省宁波市云龙站施工现场,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成功铺设在甬金铁路右线道床上,这标志着甬金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图片

  甬金铁路东起甬台温铁路云龙站,途经宁波市、绍兴市、金华市,向西终至沪昆铁路义乌站,新建正线全长约188.3公里,全线设云龙、奉化、溪口、新昌北、嵊州新昌、嵊州西、东阳北、苏溪、义乌9座车站,设计时速160公里,预留200公里时速条件,为双线客货共线的I级电气化铁路。甬金铁路于今年1月4日开始全线铺轨,全线铺设长轨368公里,铺设道岔162组,铺设道砟64万立方米。

图片

  甬金铁路是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宁波舟山港便捷的战略疏港通道。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实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与宁波舟山港的互连互通,有效满足沿线地区客货运需求,对促进浙江省更快融入“一带一路”,助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宣绩高铁正式进入长钢轨储存阶段

  日前,一列满载500米长钢轨的列车顺利抵达宣绩高铁水东铺轨基地,实现了首批长钢轨安全进场的目标,标志着宣绩高铁正式进入长钢轨储存阶段,为12月份即将启动的全线铺轨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水东铺轨基地地处宣城市宣州区,邻近既有皖赣线水东站。铺轨基地共占地60亩,基地内设置1条调车线,1条长钢轨装卸线,1处存轨区,最大存轨能力170公里。水东铺轨基地承担了宣绩高铁全线111.6公里正线及宁国南站、十里岩线路所铺轨任务。

图片

  宣绩高铁地处皖南山区,正线全长11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宣城、宁国南、绩溪北3座车站,其中宣城、绩溪北为既有客站。项目沿线山岭、河湖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共有65座隧道,隧道占比高达55.72%。

图片

  宣绩高铁是苏皖赣快速铁路通道、皖江地区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缩短苏皖赣等地时空距离,对于开发沿线旅游资源,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合新高铁安徽段重难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月8日,新建合肥至新沂高铁(以下简称合新高铁)安徽段定远2号特大桥跨G329国道系杆拱连续梁顺利合龙,标志着合新高铁安徽段重难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无砟道床及铺轨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定远2号特大桥系杆拱连续梁位于肥东县响导乡,横跨G329国道,总长240.4米,最大跨度168米,为大跨度等截面结构形式,梁部采用分段现浇施工方法,浇筑顺序分为4个阶段,混凝土浇筑总设计方量达5467立方米,是目前安徽省在建的最大跨度连续系杆拱桥,也是合新高铁安徽段控制性节点之一。

图片

  合新高铁起自安徽省合肥市,途经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五河县、泗县,以及江苏省泗洪县、宿迁市市区,终至新沂市,线路全长约324公里。其中安徽段新建线路1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共设泗县东、五河、明光西、定远东、八斗(越行)、新合肥西等6个车站,控制性工程为淮河特大桥。

图片

  合新高铁建成开通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加强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地区的经济融合,对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金建高铁兰江特大桥斜拉索安装完成

  11月3日,金建高铁兰江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斜拉索全部安装完成,斜拉桥将进入合龙段及桥面系施工阶段,为年底的主跨合龙奠定了基础。

图片

  兰江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400米,主跨为200米矮塔斜拉桥,跨越钱塘江最大的干流兰江。斜拉桥单个桥塔设置8对斜拉索,全桥斜拉索共32束。斜拉索最长约178.9米,最短约67.7米。斜拉索采用AT-61环氧喷涂预应力钢绞线,外套HDPE,平行双索面体系。

图片

  金建高铁全长64.51公里,是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的双线铁路。线路自既有金华站引出,向北经兰溪市、建德市,在建德站接入杭黄高铁,沿线设金华、兰溪东、大洋、建德等4座车站,其中兰溪东站和大洋站为新建车站。

图片

  金建高铁是“黄山至金华”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对构筑浙江省铁路网骨架,完善长三角路网布局,提高铁路运输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建成后,这条高铁将长三角地区“皖江经济带”“黄山旅游经济圈”“浙中城市群”“温州经济圈”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实现多个经济圈联动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昌景黄高铁全线进入试运行阶段

  日前,G55331次列车从黄山北站出发,沿着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高铁(以下简称昌景黄高铁)驶向浮梁东站方向,进行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标志着昌景黄高铁联调联试工作结束,转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图片

  试运行主要是按试验大纲要求,进行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救援演练、按图行车试验等项目测试,模拟线路正式运营状态,对高铁运输组织、列车接发、开行密度、设备状态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全面“实战”检测,为正式开通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

  昌景黄高铁是杭州至南昌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南昌市,途经上饶市、景德镇市,经安徽省祁门县、黟县,终至黄山市。线路全长300公里(含横岗联络线),设计时速350公里。

图片

  昌景黄高铁在江西南昌连接京港高铁,通过横岗联络线连通沪昆高铁、昌福铁路等,在安徽黄山连接合福高铁和杭黄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结束江西省浮梁、余干和安徽省祁门、黟县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同时串联起英雄城南昌、世界瓷都景德镇、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黄山风景区等多个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后,将进一步拉近沿线南昌、景德镇地区与黄山等地的时空距离,满足构建赣中地区至长三角地区快速客运通道的需要,对于完善路网结构布局,促进沿线旅游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静安 作者:蒋昕婕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