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想知道“老底子”弄堂里的生活吗?去这里的“典当弄”看一下吧

  场景更立体、音效更好……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里升级过的沉浸式展项《典当弄》受到很多游客的关注。这处展项究竟还原了怎样的社区生活场景?和原先展项相比又有哪些变化?

  博物馆内沉浸式展项《典当弄》

  “每逢大雪天,街道及居委会干部要第一时间到居民区,挨家挨户嘘寒问暖;每逢酷暑日,干部要及时为居民送清凉;在暴雨天要卷起裤脚管帮居民排水……”走进博物馆展厅第一部分,很多游客都会被《典当弄》的沉浸式场景所吸引。在这虚实结合的场景中,游客们可以听到当时里弄居民开启一天新生活的打招呼声,看到街道领导走访居民时使用过自行车,还有随处可见的搪瓷盆、煤球炉等生活用品。在当年的棚户区生活中,华阳路街道始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天气就是无声的命令,困难户更是重点关心对象。如今,游客们可以一边聆听生动的讲解,一边观摩形象的微景,回忆当年的故事。

  1990年前后的华阳路街道是上海典型的棚户区,区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贫困居民多。反映当时社区生活和基层治理的实物,也被搬入了博物馆,并始终位于展厅的第一部分,有当时街道干部走访居民时使用过的自行车。地面上的“弹格路”也展现了街道干部们风雨无阻走街串巷、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足迹。

  博物馆早期展示的生活实物

  除了《典当弄》,博物馆早期还有一组旧区实景模型,以当年孙家宅、西新街棚户地区老照片为蓝本,进行微缩布景。当年在棚户区中,老虎灶、煤球炉随处可见,在洗衣服的水泥板上打乒乓球,也是孩子们喜爱的课余活动。

  博物馆经过更新升级后,将原先的展项改造成全新的沉浸式展项,更加真实还原了20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棚户小区万航渡路1254弄的生活场景。有游客表示,现在全新的沉浸式展项,增加了空间感,配合音效,让人可以在这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弄堂里的生活气息,以及党员干部是如何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长宁 作者:陈容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