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要强的上海人又一次“愚公造山”?这座山,透着自然野趣,山里别有洞天

  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双子山

  六月的一个工作日,我来到世博文化公园,见到了双子山的真面目:两座绿色的小“铁”坡。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大为震撼:真是座“高”山。

  不少游客被吸引而来,现场许多人与双子山远远合照。躺在草坪上的于先生告诉我,他喜欢打卡上海的公园,而这里“有山有水又免费”,是个好去处。

  其实,双子山的建造起源于市民的一个“金点子”。2017,上海市向市民公开征集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意见。有市民建议,能否在公园里造一座山,可以眺望浦江风景。没想到,这个听起来有些“过分”的要求却被采纳了。

  而且,据上钢三厂退休职工回忆,之前世博文化公园的位置确实有一座“钢渣山”,后来,钢渣经过综合循环利用变为水泥建材,山也渐渐消失了。

  而如今这座山重新修造,虽然材料仍旧是钢铁,却“改头换面”,在保持“山脉”形状的同时,在内部建设停车库、变电站、展厅等设施,还铺设了防穿刺的防水材料,避免植物根系扎进混凝土。“这事儿多新鲜啊!不仅给大家日常的枯燥生活贡献了一些话题,而且‘造山’这钱也花得明明白白,大家都能享受。”于先生躺在草坪上惬意地说。

  的确,不同于消费空间和文化空间,一座城市的自然景观几乎没有门槛,河流是流动的,山则是屹立稳固的。比如,徐汇滨江作为上海知名的公共空间,总是弥漫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气,在江边走走,可以遇到许多遛狗的家庭,攀岩的孩童,滑滑板的少男少女,散步的情侣,还有驻足歌唱的街头艺人……河流串起了动态的生活。

  上海的山虽低,却也为平坦的城市增添了一些趣味。上海以精致和繁华出名,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拥有整洁干净的街道、规整的砖石建筑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同时也需要一点儿“野趣”。望向双子山的方向,背后就是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和车流密布的高架桥,自然与工业的景观交叠在一起,让人有些恍惚。

  低矮的山也为上海增加了些“野趣”

  古人曾言:“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如今,人们对于现代城市的期待再次融入自然的元素,希望一年四季都有顺其自然的风景。而无法远行的人们,也正是因为“丰富绿化带、人工造山、建设滨江空间”这样的城市更新,才得以在日常生活半径中拥有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