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上海的年轻人开始“爆改”乡村老宅

  农村是什么样子的?是墙体斑驳、屋瓦残破、堆满杂物的凋敝农宅;还是不便的区位交通,泥泞田埂小路?当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概念需要与时俱进了。

  近来,位于奉贤区庄行镇长堤村穗轮418号的“響”,成了全村关注的焦点。这是一栋有着40多岁高龄的普通乡村老宅,空关将近20年后,85后的“孙子辈”主人冯恺敏将其进行改造,续写三代同堂的乡村生活。

  “響”掩映在连片稻田的尽头,外形上与周围白墙黛瓦的普通农宅并无明显差别,但内部设计别具匠心:不论是开在老宅四处错落有致的落地窗洞、浅原木偏自然的整体装修风格、枯山水式的中庭院落,还是小屋里的壁炉、夜间可观星的半透明屋顶、有着岛台和吧台的厨房,后院草坪上支起的天幕和投影幕布……都颠覆着人们对传统农村老宅的印象。

  冯恺敏改造后的老宅“響”

  冯恺敏改造后的老宅“響”,自留地改成了草坪

  冯恺敏改造后的老宅“響”,庭院雅致

  在奉贤区西渡街道五宅村、松江区叶榭镇井凌桥村、青浦区重固镇徐姚村,类似的新式农宅也逐渐从凋敝的老宅里蜕变新生。上海广袤的郊野大地上,越来越多如冯恺敏般回乡的年轻人成为乡村版“梦想改造家”,他们在保留农村老宅风貌和乡村肌理的基础上,为其嵌入现代性的设计风格与硬件功能,使其变得更时尚宜居,重新承载起“家”的温度与作用。

  融合:向外契合乡村肌理,向内沉淀乡愁记忆

  在长堤村,冯恺敏的老宅原先并不起眼。这是一栋典型的上海农村老宅,朝南是两楼两底的楼房,中间隔出露天小院,廊道连接着北侧平房,本地人称其为“小屋”,在整体改造前,已坍塌多年。

  冯恺敏的老宅始建于1983年,最初三代同堂,1997年,父母在镇上买了学区房,举家搬迁,老宅便只剩下祖父母。“印象中我们很少回来,潜意识里觉得老宅脏破、生活不便利。”在近乎被遗忘中,老宅逐年破败凋敝,洁白墙壁变得漆黑,布满绿色青苔。前两年,饱经风霜的屋顶坍塌,成了改造老宅的契机。

  冯恺敏改造后的老宅“響”,坍塌的房顶改成了如今半透明的设计

1 2 3 ... 10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玮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